慢火车上,法治的光穿空而过


凉山腹地,铁路蜿蜒在彝乡山水间。驰骋的5633次列车上,在同学们的簇拥中,一场铁轨上的法治课正在上演。
7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民一庭、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承办的“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系列未成年人普法活动(第五场),搭上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慢火车”。法官们为返校的同学们送上法律故事、趣味游戏。求学路上,法治的音符伴随着青青山歌。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海虽远,不足为限。近半个世纪来,“慢火车”以最低2元的票价串起山里山外,载着乡亲们赶集卖货、求学探亲,成为许多人对为民初心最早、却也最直接和长久的体验。而当来自山外的法院人走进彝族娃娃的返校路,当民生公益与法治公益交叠,“慢火车”上的时光,就在“做个正直善良的人”的告诫中晕染。
首次走出北京,“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延续着一贯的气质,它让孩子们在嬉笑中与法律相逢,严肃却不板着脸。活动中,法官们讲述案例故事,分享应对学生欺凌和网络暴力的建议。主持人则以《哪吒2之魔童闹海》为切入点,让起外号、招童工的法律知识随同哪吒的遭遇照进现实。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普法内容结合当地特点进行了调整,情节也做了符合当地生活的设计,但从故事聚焦的场景和孩子们的回答看,凉山的彝族同学在求学用网中,与山那面的同龄人有着相似的境遇。尽管远隔千里,在祖国各处成长生息的孩子们,被文化脉络、公共服务与技术应用连接在一起,分享着相同的精神渴望与思想基底。正如彝族律师则金华在活动现场感慨的,法律的意义不仅在城市、在法院,更应该在村寨、在学校,在你我每一个人的意识深处。将均等可及的司法服务送到国土的每个角落,让每位同胞不分民族地域年龄,都能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正是普法跨越山海的用心。
更多心意,藏在火车车窗望不到的地方。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为孩子们讲述了三起涉未成年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与8家单位共同建设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库。库中汇聚的239件案事例,一年中被检索17万次。在慢火车的“学习车厢”上,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出品、民一庭指导的《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未成年人保护纪实普法漫画书。如果说“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本身是一列“慢火车”,那么普法漫画就是火车窗外的青黛景色。穿山而过的旅程,滋润着青春的眼,开阔着稚嫩的心,帮助孩子养成山般刚直、水般清澈的人格,也积蓄在法治天空下奔驰的活力。
火车总有到站时,一次活动也会迎来终点。在隆隆声中,搭载着“法治车厢”的慢火车一次次将凉山的孩子们送往下一场旅途,阳光穿空而过。正如“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这一普法品牌,会在长期实践中照亮未成年人成长的路,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带领孩子们奔向美好的未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苏航)
来源:人民法院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