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千亿级企业浴火重生记

——江苏江阴法院以“通”字密钥化解重大涉企纠纷见闻

2025年07月13日09:39 | 222
小字号

澄江静如练,江花红胜火。

2025年4月,江苏某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磷化工股份)斥资23亿元建设的电子新材料项目在江阴正式启动,标志着这个老牌化工企业实现了从传统的“矿—电—磷”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的战略跃迁。

谁能想到,就在三年前,这家始建于1994年的磷化工巨头还处在“退市”绝境,三重困境如同坚冰横亘在企业面前:盘根错节的关联企业与复杂的股权架构,让重组方案设计举步维艰;众多市场主体交织和交错的债务关系,令社会矛盾化解无从下手;多元化的涉足领域与繁杂的产业结构,使破产投资招募之路荆棘丛生。

为探寻破局之道,记者走进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在这里,发现了破除“三重关隘”的“通”字密钥。“通”字密钥开启的司法答卷,不仅助力企业浴火重生,更推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重大涉企债务纠纷的化解提供经验。

执破融通:从“债务缠身”到“快速救治”

某集团公司是江阴一家千亿级企业集团,下辖磷化、石化、房地产三大板块80余家企业,其中,磷化工股份是该集团公司核心磷化板块,产业分布在江苏、四川等十余个省市区。

2021年初,受原油暴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该集团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包括磷化工股份在内的三大板块均陷入债务危机,生产经营难以维系。磷化工股份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企业陷入困境,债权人心急如焚,一哄而上停货、收贷、查封,一时间大量纠纷涌入法院。”该集团公司工作人员打开电脑,指着一组图表对记者说,“这会导致磷化工股份失去这么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客户资源。”

何以维系企业价值和稳定企业“造血”功能?

江阴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戈栋说,这需要法院破产审理部门与执行部门通力协作。但传统的司法实践中,两个部门呈现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

“执行部门聚焦个案执行需求,对涉案企业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受限于职能定位与工作机制,难以系统性、整体性地解决企业债务及经营困境。”戈栋进一步介绍,“破产重整虽具备一揽子解决债务问题的制度优势,但江阴法院作为基层法院,依据现行法律规定,没有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管辖权。”

“此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要经过‘双批’制度,即要取得最高人民法院以及证监会的同意,耗时较长。在此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现实矛盾与困境将持续加剧,甚至可能因部分资产被提前执行处置,错失最佳挽救时机。”江阴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廖宏娟补充道。

上市公司的重组,核心是要完成股权结构调整和债务清理两部分。为此,江阴法院为磷化工股份量身打造“执行﹢破产和解”的重组方案,并抽调破产审判部门、执行部门的资深法官以及办理具体案件的法官和若干法官助理组成“1﹢1﹢1﹢X”的“执破融合”团队,打通法院内部执行与破产的部门壁垒,集中办理执破融合类案件。

一方面,发挥执行的效率功能,采用拍卖的方式处置控股股东股权,破解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的难题,为引入战略投资人、恢复公司治理扫清障碍。另一方面,发挥破产审判的统筹功能,创新开展“庭外重组与庭内和解相衔接”机制,由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重整和解申请,并设置6个月的庭外重组缓冲期。在此期间,债务人企业先进行预重整和解,在庭外将问题提前暴露,就解决方案形成多数一致,再衔接无锡中院主导的庭内和解,运用破产特有的“多数决”机制兜底收口,解决“钉子户”难题,最终实现了上市公司整体债务的依法、高效清理。

“通过‘执行﹢破产和解’模式,不仅系统性地化解了企业债务危机,妥善解决了大股东资金占用等历史遗留问题,更实现了资产负债结构的根本性改善,使企业重新恢复了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廖宏娟说。

磷化工股份管理人负责人江雪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一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全体债权人、债务人、中小投资者及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府院联通:从“临时响应”到“提前介入”

破茧成蝶,需借春风力;企业重生,尤赖府院功。此轮重整破局,“府院联动”正是那扭转乾坤的关键力量。

据廖宏娟介绍,当时进入破产程序的关联企业有10家,不仅要解决磷化工股份的破产和解,还要实现其他关联企业的重整再生。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探索尝试,单靠法院“唱独角戏”不行,高效高质的府院联动必不可少。

据戈栋介绍,由于缺乏常态化、实体化、制度化的运作机构,传统的“府院联动”协同机制松散,多以临时会议为主;职能定位模糊,各部门之间权责边界不是很清。

为进一步提高府院联动效能,在江阴法院的协调推动下,江阴市建立起“法院专班”与“政府专班”的常态化联动机制,打破传统的行政与司法的职能壁垒。其中,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政府专班”则配套纾困政策,维护产业资源保障危机期间经营稳定;“法院专班”主导重组设计,运用司法手段招募投资和清理负债。政府专班、法院专班和管理人机构团队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协调处置各项行政、法律事务,实现司法裁判与行政监管的精准对接,避免“各自为战”。

据戈栋介绍,由于有机制保障,专班化运作中的各职能部门实现从“临时响应”到“提前介入”,将纠纷化解端口前移。

属地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信访接待、矛盾化解、舆论引导与社会稳定工作,解决排污许可证延期、消防验收、新增能评指标审批等系列问题。更是在债权人委员会还未组建的“管理真空期”,依托政府平台组建金融债权人委员会作为“临时指挥枢纽”,填补管理空白。金融债权人委员会召集召开会议,形成集体决策,统筹协调金融机构一致行动。

廖宏娟解释道:“这样做,不仅能够维护产业资源,稳定企业‘造血’功能,还能让案件在进入庭内和解前即获得对和解协议三分之二以上金额的同意票,确保庭内和解程序的高效通过。”

江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陆晓燕说:“江阴经济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府院联动’平台搭建之初便达成共识,那就是要抓住困境企业破产处置的契机,‘推陈’应当‘出新’,‘腾笼’务必‘换凤’,真正做到转‘危’为‘机’。”

戈栋进一步介绍说,在关联石化板块企业招募投资人时,政府专班多次协调复工复产的行政审批事项,法院专班负责清理债权债务和调整股权结构,管理人团队筹资解决维系核心资产及生产经营。大家各司其职,协同发力,解决历史遗留,洗清债权债务,打消投资人的后顾之忧,确保重整企业焕新再生。

市场打通:从“无人问津”到“产业升级”

该集团公司重整之初,严重的资不抵债和紧迫的退市压力,一度惊退了所有意向投资方。

“集团公司企业驻地分布广,涉及磷化工、石油化工、房地产、热电、仓储物流、加油站、国际贸易等巨量业务,能否找到有实力的投资人,说实话,我们心里也没底。”江雪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对集团公司的招募方式,当时存在两种思路,一是‘整体打包招募’,寻求单一主体承接全部产业,这样权责清晰,操作相对简单。”戈栋回忆道,“二是‘拆分招募’,按照产业板块、资产属性将企业拆分为更具吸引力的业务单元或资产包,分别招募匹配的投资人,这样有望实现债权人清偿率最大化和产业资源价值最大化。”

经过府院联动专班深入研判和多方论证,“拆分招募”方案因更贴合市场化破产救治理念被选定为实施路径。

真是“一山放出一山拦”。招募方案选定后,如何招募的难题又出现了。

“传统依赖政府招商平台进行资产推介的方式,存在信息覆盖范围有限、专业匹配度不足、渠道效率不高等局限,难以精准触达并吸引具有行业整合能力和战略投资意愿的优质买家。”陆晓燕说道。

面对这一瓶颈,府院联动专班突破传统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组合,以“府院”有形之手激活“市场”无形之手,创新性地引入专业的投行作为“中间人”,依托投行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深厚积淀、广泛的投资人网络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刻洞察,全力将该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推向市场。

线上,将该集团公司资产推送至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江阴市政府招商引资信息相关平台等各大平台发布招募。

线下,先制作保壳方案向投行进行推介,论证方案可执行性、宣传产业发展优势;经过论证达成共识,再由投行纵贯产业链上下游在全国寻找意向投资方,投行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渠道和市场触角,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搜寻、对接和筛选真正契合各资产包需求的战略投资者。

“最终,该集团公司一改‘无人问津’的局面,在接待10余位意向投资方后,该集团公司旗下磷化、石化、房地产三大核心板块分别由行业或地方龙头企业接盘。”戈栋开心地说道。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磷化工股份项目收尾后,多家投行均对江阴地区营商环境充满信心,积极就后续项目展开洽谈。目前,相关投行已在江阴发起设立两家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专门针对困境企业进行投资的基金规模达到36.69亿元。

“纵观以往案例,重组成功的不少,但多以本土消化甚至国资兜底的方式接盘,局限在纾困的框架内。”陆晓燕说,“我们引入‘市场之手’,通过搭建跨区域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平台,扩大联盟‘朋友圈’,切实提升了招商效能与区域经济活力。”

打开江阴法院的“司法护航 法卫营商”手册,记者看到,江阴法院连续两年举办资产推介会,广泛邀请投行机构、国资单位、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等各界代表参加;先后与阿里资产、京东资产建设“重整投融资平台”,实现资产精准触达;牵头商务、金融等多部门共建“澄心招商·司法护航”联盟,整合政策资源;携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打造“双招双引·司法护航 统战赋能”联盟,组建专业化招商攻坚团;承办江苏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2023年、2024年年会,进一步打通学术与实务壁垒,将学术影响力转为实实在在的招商竞争力。通过综合施策,让“沉睡的资产”释放出巨大的市场价值。

今年4月,江阴法院被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授予“无锡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这也是江阴法院连续第三年获得该项荣誉。

“我们就是要将破产案件办理培育成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新引擎。”陆晓燕说,“江阴法院还将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在江阴这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上,以法治之力绘就营商环境新篇章。”(郑卫平 卢凤)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编:黄瑾、梁秋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