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皮山县:沙地里种出“金果果”


7月12日,新疆和田皮山县藏桂乡永安新村的瓜蒌种植基地十分热闹,工人清除旁枝、引苗上架,穿梭于田间。技术员正手把手指导瓜蒌种植管理员阿依努尔 卡德尔除草、剪枝、施肥等管护要点。
“这南方的‘金果果’,在这里能活吗?”这是刚接触瓜蒌时,阿依努尔曾向技术员问的第一个问题。技术员斩钉截铁地回答:“能啊!”那时,藏桂乡的老乡们几乎都半信半疑。
原来,皮山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人均土地占有量少,且土地沙化严重,产业结构单一,曾严重制约全县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这曾是摆在皮山县委班子面前的难题。恰在此时,安徽省援疆指挥部正在开展招商对接活动,根据皮山县的地理气候优势,推介了“浑身是宝”的瓜蒌,一次栽种可连续收获5年,果实、果皮、根等均可入药,瓜蒌籽还可食用。
然而,要想在水源稀缺的新疆种瓜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2022年,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在于田县、墨玉县尝试种植,但受土壤与气候因素影响,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在许多人看来,瓜蒌似乎是南方的“专利”,与新疆无缘。
试一试,总比不试好!为确保试种成功,当地团队与安徽农科院展开合作。一方面,依托专业科研队伍,从多个瓜蒌品种中筛选出四个极具潜力的品种引入皮山县;另一方面,在皮山县委班子的积极支持下,当地开门纳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整合零散土地4.72万亩,同步推进防风固沙、节水灌溉等措施。
结果,这一试效果却出奇的好。事实证明,全年平均气温为11.8摄氏度的皮山县,适宜瓜蒌生长。
2023年9月,在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和皮山县政府的支持下,瓜蒌项目顺利落地藏桂乡。该项目涵盖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预计总投资近15亿元,规划建设10万亩瓜蒌种植基地。
瓜蒌产业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藏桂乡群众阿依努尔 卡德尔,就实现了从家庭主妇到产业工人的转变。曾经围着灶台转的她,如今已成长为管理80余名工人、2000亩瓜蒌的“土专家”,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
此外,当地还创新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县里推进瓜蒌产业精深加工,建成瓜蒌籽加工厂、中药饮片厂和酿酒厂等,实现年产值5亿余元,就近就地吸纳2500余名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就业。
(记者 孙金行 赵明昊 靳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