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丨花钱就有“转评赞”?直播有流量更该有质量
					2025年07月18日08:47 | 来源:人民网 222
222
				
				 222
222
				 小字号
小字号
				
面对“流量造假”,除了封号、罚款等,法律是否有进一步的处罚?被侵害利益者是否有方法维权?
北京某科技公司旗下有一款“快某”APP,主要用于短视频和直播等。某日,该公司发现一些直播间存在异常的“涨粉”情形。
原来,该平台的一些主播使用了杭州某网络公司开发的直播场控软件,也就是俗称的“涨粉神器”,通过批量购买虚假关注、点赞量、评论等方式“烘托人气”。
在该软件运营的一年多时间里,杭州某网络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分别收取充值总额近50万元。
于是,北京某科技公司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
直播水军通过刷量软件造假数据,通常来说,是由网信等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由平台依约予以处理。那从法律上,可否给予其进一步的处罚?面对虚假流量带来的市场秩序危害,应该如何治理?(金歆)
(责编:薄晨棣、邓志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打开客户端体验更多服务
					打开 
				
			 
































 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少年
人民日报少年 人民网+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