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救命神器”探手可得

丁家宜 孟婧
2025年10月25日08:30 | 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以后健身再也不用担心突发状况了。”10月初的一天,在灌南县体育中心,刚结束锻炼的市民王先生指着器械区墙壁上崭新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记者说。

心脏骤停的抢救窗口期仅有“黄金四分钟”,AED作为可以快速挽回生命的“救命神器”,其配置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共急救的“最后一公里”。2025年3月,灌南县检察院在梳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时发现,有三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在为公共场所AED配置发声。检察官立即开展摸排,发现全县2个公共室内体育场馆、8个体育公园中,仅县体育中心等少数场所配有AED,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群众日常健身及突发急救需求。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已投放的设备还存在定位标识模糊、外壳破损、配套急救用品过期、维护记录缺失等问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些救命设备很可能无法正常启用。

4月10日,灌南县检察院主动搭建沟通平台,与灌南县卫健委、文旅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AED的科学布局、日常管护、公众培训等关键环节深入研讨,达成“补短板、强管理、提技能”的共识。4月24日,灌南县检察院向该县卫健委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科学规划AED投放点位,填补急救设备空白;加强日常管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可用状态;积极开展分层分类培训,让急救技能走进群众、融入日常。

收到检察建议后,灌南县卫健委公开招标采购15台AED,按照就近、可见、易取原则陆续投放到公共体育场馆。各体育场馆均在平面图醒目位置标注AED点位,加装24小时发光指引装置,建立“场馆巡检+后台预警”管护模式,有专人实时掌握设备状态,杜绝AED“带病运行”。

7月11日,灌南县检察院检察官联合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随机走访体育场馆、公园等场所,现场核查确认AED安装到位、设备维护记录完整,各场馆共200余名工作人员已开展实操培训,确保“个个能用、人人会用”。据了解,灌南县政府已将公共场所AED配置工作纳入2026年民生实事工程。

“从人大代表建议到检察办案线索,再到推动问题解决,这是检察监督与代表监督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灌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廖朝兵介绍,今年以来,该县人大常委会与检察机关联合出台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制度,推动3条民生建议落地见效。

来源:检察日报

(责编:马昌、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