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如何避免“赢了官司、输了市场”?上海法院探索新路径

高清扬
2025年11月13日10:43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司法服务正积极向新领域、新业态拓展。面对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目标,上海如何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组织开展的“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上海法院见闻”集中采访活动走进上海,探访上海法院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唐震介绍,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3.32万件,审结13.18万件,人工智能、数字娱乐等产业法治需求前沿且紧迫。怎样在激励企业创新创造的同时,化解矛盾风险、探索新领域的保护规则?

高效审判,为维权加速

新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特征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周期为3个月,产品迭代周期为6个月。”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咨询研究部部长殷雨薇认为,这意味着,如果案件诉讼时间较长,权利人可能面临“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情况。

对此,上海法院不断降低企业诉讼时间和成本,如建立速裁快审团队,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共计2.6万件,探索专利民事、行政协同审理机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联合审理,提高专利案件审理效率。

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限超12个月案件比逐年下降,“周期长”问题正在被破解。

严惩重罚,为创新托底

对于知识产权案件来说,另一亟待解决的难题便是“赔偿低”。对此,上海法院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为权利人提供充分的司法救济。

在此前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某科技有限公司开设游戏代练工作室,线上售卖针对某款游戏的代练代打服务,销售量高、销售金额大。下单购买该代练服务后,在极短时间内即可对等级、地图探索等进行大幅提升。游戏运营方认为,该公司使用外挂软件提供代练服务,属于非正常游戏行为。

法院认为,该行为妨碍了游戏运营方正常提供游戏的经营秩序,导致预期的经营收益减损,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该公司赔偿游戏运营方经济损失和合理开支合计300万元。

然而,这样的高额赔偿并非个例。2024年,上海法院判赔金额18.14亿元,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1.14亿元,分别同比上升17%和132%;2025年上半年,判赔金额10.77亿元,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1.1亿元。让权利人获得足额、充分的赔偿。

唐震表示,上海法院持续聚焦科创企业核心需求,不断优化司法服务举措,以高质量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人工智能高地建设,让司法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的可靠保障与法治沃土。

(责编:温璐、邓志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