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儿童手表引发的“圈子”闹剧必须叫停

石佳
2025年11月14日08:35 | 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功能越多,这些电子产品就越背离设计初衷——儿童电子产品不是用来社交和获取流量的工具,而是确保安全和辅助学习的产品。

当下,不只是成年人有自己的社交圈,不少孩子也有自己的“手表”圈子。某品牌生产的儿童手表本该只用于定位、通话,如今却成了不少中小学生眼中的“社交硬通货”:加好友、冲点赞、买“靓号”、卖“高粉”账号,甚至衍生出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产业链(据11月12日封面新闻)。

有别于其他儿童手表,某品牌儿童手表在社交功能设置上颇费了些心思。该手表设置了独特的“碰一碰”加好友、“点赞刷榜单”等功能,孩子要想融入“手表”圈子,就必须购买该品牌手表。也许有人认为,为抢占市场份额,商家对产品进行“独家设计”,进而增加用户黏性,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上述功能让无数孩子沉迷其中:为“起号”花费大量时间,用点赞数量衡量“圈内地位”,甚至做起“养号”“卖号”生意……“手表”圈子交来的不是现实生活中同悲喜、共冷暖的知己,而是靠虚荣攀比、挥霍金钱得来的虚拟朋友、“数字朋友”。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论这一功能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单凭这个“手表”圈子给孩子传递的不良交友价值观,该功能就应当被叫停。

况且,既然专门生产儿童电子产品,商家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应当恪守保护未成年人的注意义务,这不仅是道德约束,更是法定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明确提到“不得设置以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为主题的网络社区”。某品牌儿童手表的“点赞刷榜单”等功能很容易让孩子为“刷榜”沉迷,但它却未设置有效的防沉迷机制,也未加设监护人监管的强制权限。再说其榜单排名功能,虽与常见的网络“投票打榜”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排名逻辑、竞争模式与“投票打榜”基本类似。商家把这套功能引入儿童手表中,明显未尽到未成年人保护义务。

随着产品迭代升级,当前市面上的儿童手表、学习机等电子产品不断“加料”,功能越来越丰富、繁杂。然而,功能越多,这些电子产品就越背离设计初衷——儿童电子产品不是用来社交和获取流量的工具,而是确保安全和辅助学习的产品。某品牌儿童手表暴露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要防止此类问题在其他儿童电子产品中重复上演,必须重新明确产品定位,从设计源头加强监管,及时扫除儿童电子产品防沉迷系统的“盲点”。

此外,也要告诉孩子们:争排名、刷数据的“手表”圈子都是虚的,性情相合、志趣相投的身边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与其把时间耗在虚拟的“手表”圈子上,不如回归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收获成长路上真正的良师益友。

来源:检察日报

(责编:马昌、温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